論文賞析‖東南大學·施錦杰課題組 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
1、文章簡介
論文鏈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cemconcomp.2023.105419
課題組:東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施錦杰課題組
2、研究亮點
本研究合成了一種負載HNT抑制劑的PA-PVA接枝溶液制備預處理層。PVA將更多的PA分子連接在一起,預處理層的密度和厚度顯著增強;緩蝕劑HNT填補預處理層的缺陷,使保護涂層具有活性防腐性能。PA預處理層與HNT協(xié)同作用的智能保護涂層巧妙解決了傳統(tǒng)鋼筋混凝土一旦發(fā)生破壞,防腐性能急劇下降的問題。
圖1.智能防護涂層的制備示意圖
(a)PA-PVA接枝溶液的合成路線;(b):EHNT@MO的制備;(c)合成智能保護涂層的工藝過程
圖2.SCP-Cl溶液中智能保護涂層的抑制機理示意圖
(a)空白/Ep試樣;(b) PA-PVA-EHNT@MO/ Ep試樣
3、測試方法
該作者使用使用DH7000東華電化學工作站,進行了開路電位(OCP)、電化學阻抗(EIS)、線性極化(LPR)和循環(huán)電位動力極化(CPP)4種電化學測試方法。每種條件下測試4個相同的鋼電極,以確保電化學結(jié)果的重復性。
鋼板作為工作電極(WE),Pt電極作為對電極(CE)和飽和甘汞電極(SCE)作為參比電極(RE),工作電極暴露面積為1cm2。
圖3.多通道腐蝕電解池中的三電極系
(a)實物圖;(b)原理圖
EIS測量是待OCP穩(wěn)定后,在105~10-2 Hz的頻率范圍內(nèi)進行掃描,振幅為10mV。LPR測量是在0.167mV/s的恒定掃描速率下,相對于工作電極的腐蝕電位(Ecorr)掃描±10mV,以確定極化電阻(Rp)和Ecorr值。CPP測量是以1mV/s的掃描速率從Ecorr的−0.1V掃描到0.8VSCE,然后反掃回Ecorr 。
4、測試結(jié)果
開路電位(OCP)和電化學阻抗(EIS)
圖4為不同預處理層在SCP-Cl溶液中暴露30min腐蝕行為變化。圖9表明與空白試樣相比,具有PA-PVA-EHNT@MO預處理層的試樣OCP值呈負向變化,可以觀察到更大的容抗弧,這表明由于保護層的形成而增加了耐腐蝕性。PA-PVA-EHNT@MO預處理層進一步提高了鋼的耐腐蝕性,這歸功于預處理層和智能緩蝕劑的協(xié)同作用。
圖4.SCP-Cl溶液中不同預處理層的腐蝕行為變化
(a)暴露30min期間的OCP曲線;(b)暴露30min后的Nyquist圖
循環(huán)電位動力極化(CPP)
圖5為鋼在SCP-Cl溶液暴露1d后的CPP曲線。在CPP曲線中可以觀察到腐蝕電位(Ecorr)和點蝕電位(Epit)。圖5表明與空白試樣相比PA-PVA-EHNT@MO/Ep試樣的Epit值略高,滯回區(qū)要小得多,表明智能保護涂層具有較高的耐點蝕性。
圖5.具有不同涂層的鋼在SCP-Cl溶液中浸泡1d后的CPP曲線
電化學阻抗(EIS)
圖6為具有不同涂層的鋼在SCP-Cl溶液中浸泡14d時的EIS圖。圖6表明隨著浸泡時間的延長,PA-PVA-EHNT@MO/Ep 涂層阻抗的容抗弧直徑呈下降趨勢,但與空白試樣不同的是,它最終將到達一個穩(wěn)態(tài)。損壞的智能保護層能有效承受長期腐蝕環(huán)境,這歸因于劃痕、缺陷處內(nèi)納米容器逐漸釋放緩蝕劑而帶來的額外的防腐保護。
圖6.具有不同涂層的鋼在SCP-Cl溶液中浸泡14d時的EIS圖
(a、c和e)空白/Ep試樣;(b、d和f) PA-PVA-EHNT@MO/ Ep試樣
5、結(jié)論
預處理層與智能緩蝕劑的協(xié)同抑制作用,使智能保護涂層具有特殊的屏障效應和獨特的修復能力,從而顯著提高了鋼在侵蝕性環(huán)境下耐腐蝕性能。智能防護涂層的主要成分均具有環(huán)保、低成本等優(yōu)勢,使其有望取代傳統(tǒng)環(huán)氧涂層,具備良好的商用前景。但智能防護涂層的長期耐久性和有效性仍需研究,且智能防護涂層在水泥基材料中對鋼的緩蝕機理仍待全面探究。
6、課題組介紹
施錦杰,東南大學副教授,博士生導師,華英學者,仲英青年學者,新加坡國立大學訪問學者。2011年博士畢業(yè)于東南大學材料學院,師從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偉教授。主要研究方向為混凝土中鋼筋的腐蝕行為與腐蝕機理表征。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,江蘇省自然科學面上基金1項,參與了多項973計劃與國家重點研發(fā)計劃項目。
發(fā)表學術論文100余篇,其中,第一作者與通訊作者發(fā)表SCI論文58篇(包括:腐蝕防護頂刊Corrosion Science 14篇,水泥混凝土頂刊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 16篇,電化學領域頂刊Electrochimica Acta1篇,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10篇,ASCE 8篇),一作與通訊作者發(fā)表EI論文18篇(包括:硅酸鹽學報6篇,建筑材料學報4篇)。SCI論文累計影響因子超過400,他引1000余次,H因子28。2022年入選斯坦福大學全球前2%頂尖科學家榜單。
擔任Corrosion Science, 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, Electrochimica Acta, Applied Surface Science, 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, Composites Part B, 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 (ASCE), Engineering Structure,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,建筑材料學報,建筑結(jié)構(gòu)學報,復合材料學報,工程力學等多個國內(nèi)外學術期刊的論文評審專家。
Copyright © 2022 江蘇東華分析儀器有限公司 蘇ICP備18014607號-1 網(wǎng)站建設:中企動力 常州 SEO 蘇公網(wǎng)安備 32128202000485號
聯(lián)系我們 | 法律聲明